随着国家信息化政策的纵深推进,以及后WTO时代全球竞争日趋激烈所带来的企业信息化需求,信息化已经成为2004年以至于将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,电脑作为信息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,将迎来新一轮的“黄金增长期”。随之而来的是,IBM、Dell、HP等国际品牌的大举反攻,联想回归PC主业,紫光等新秀强势挺进,同创等老牌劲旅卷土重来,今后的中国PC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,而竞争的结果也必将是部分中小品牌出局,最终形成少数品牌的寡头垄断。
与此同时,国内PC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同质化竞争的时代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PC厂商与上游厂商的关系也已经呈现出了趋同的态势,已经不再是PC市场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了;产品的同质化就更加严重了,无论是从功能上,还是在应用层面上,没有哪家厂商可以轻易的推出一款差异化的产品来满用户的需求;资金、渠道、服务等方面的因素在竞争几乎透明的国内PC市场来说,更不能左右市场竞争的格局了。那么,国内的PC厂商怎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国内PC市场立于不败之地?以后的中国PC市场究竟竞争什么?
同质化时代,PC市场迎来决策竞争
市场竞争因素趋同,很多厂商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价格。今年夏天,以联想、浪潮为首的国内实力派PC厂商不约而同的推出了超低价电脑,引发了其它厂商的快速跟进,引发了中国PC市场的一场地震,超低价电脑也成为了今夏PC市场的主旋律。但是,超低价电脑并未像预想的那样受到用户的追捧,除浪潮之外,其它厂商均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。2004年的暑促市场最终以疲软收场,究其深层次的原因,还在于厂商未能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应用价值的高性价比产品。
中国地广人多,区域发展不均,东西差距较大,就是同一区域经济收入水平差距也很明显。表现在PC市场,就是用户将会逐渐的划分为两个阵营,追求应用价值的用户和追求性价比的用户。追求应用价值的用户多为理性的PC选购者,他们的需求十分明确,看中PC的使用价值,对PC的需求个性化也十分明显,对厂商来说,满足这部分用户需求的成本相对较高,利润率也相对较高;另一部分是追求性价比的用户,他们多为第一次购机,多为资金较为贫乏的行业,对PC的应用要求十分简单,需求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,厂商维护这部分用户的成本相对较低,但是利润率也相对较低,甚至是无利可图。综合来看,为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应用需求的产品将更加符合PC厂商的长远发展和利益需求。
然而,追求应用价值用户的需求却出现复杂化和个性化的趋势。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的用户,由于不同的应用需求而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各异。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与产品供给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,PC厂商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程度,以及基于这种理解的产品与服务的快速提供能力。
从营销理念上来讲,在过渡竞争的产业里面比较推崇的是4S的观念营销理论,即:Start-over(创新)、Speed(速度)、System(系统)、Satisfaction(满意),这里面就重点强调了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的快速决策与反应能力。对照中国的PC市场,创新有产品的创新、应用的创新、理念的创新。对于产品创新而言,目前还难以实现;应用的创新,需要有大的技术突破,或是用户出现新的应用需求;理念的创新,也只能是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。其次是速度,主要分为厂商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、企业领导的决策速度,这一点对于目前的国内PC市场显得尤为重要了。可以断言,中国PC市场的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企业领导人的决策竞争。
只有步步领先于市场,才能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。在同质化的PC市场中,大家都是一样的产品,差不多的方案和成本,所面对的也基本上是同样的用户,售后服务政策也都是三年保修,这种情况下,凭什么你能赢得用户呢?只能是你先发现市场,率先准确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,并迅速的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应用价值的产品,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捷足先登,获得用户的信赖。但这又谈何容易?必须依靠企业领导人具有非凡的眼光和极具魄力的决策能力。所以说,在国内同质化的PC市场,更多的体现为企业决策的竞争,企业领军人物的竞争。